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发布时间:
2025-08-05 15:01
为便于广大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农村部在2025年3月发布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清单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整合,形成涵盖多领域的"一揽子"重点政策清单。现将主要内容公告如下:
一、粮油生产技术推广与提升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
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重点,推广合理密植、精细整地、精准播种、水肥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计划
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挖掘单产潜力。根据技术到位率、单产目标完成情况,差异化确定奖补对象。
大豆种子包衣技术补助
在东北地区推广大豆种子包衣技术,降低重迎茬影响。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带动小农户实施。
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
以水肥精准调控系统建设为基础,配套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提升主产区单产水平。优先支持已建或新建高标准农田、具备灌溉条件的区域推进。
二、耕地建设与质量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先在东北黑土区、平原地区、粮食高产区及灌溉条件良好区域开展建设,重点实施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地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黑土地保护技术推广
支持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技术,优先在实施地块开展深松作业。推广有机肥还田等成熟保护模式,因地制宜保护黑土地。
耕地质量提升行动
集成推广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扩大酸化耕地治理范围,通过施用改良物料、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
种业振兴工程
支持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场(库、圃)、核心育种场及性能测定中心建设,实施重大品种研发推广一体化补助,加快提升畜禽品种生产性能。
农业产业融合项目
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14类重点品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农业产业强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加工业。
畜牧业发展支持
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青贮玉米收储及蜂业发展。推广生猪、牧区牛羊良种,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
渔业发展举措
支持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现代渔业装备,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和资源养护项目,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经营主体能力提升
开展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规范发展,改善生产设施,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强化联农带农服务。
乡村人才培育计划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重点培训粮油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及乡土文化能人,开展"头雁"项目和专题培训班。
基层农技推广改革
推广"揭榜挂帅"机制,精准对接技术需求。支持区域性农技推广、豇豆农药速测技术推广及重大技术协同计划。
农业信贷担保服务
指导省级农担公司聚焦粮油种植等重点领域,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优惠担保服务,严格执行"双控"规定。
五、农业生态资源保护
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
在覆膜大县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健全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提升科学使用水平。
秸秆综合利用
以秸秆资源大县为重点,发展还田、饲料化、高值化利用模式,优化利用布局,提升综合效能。
渔业资源保护行动
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水域开展增殖放流,加大珍稀濒危物种放流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
重点流域面源污染治理
支持长江、黄河流域县区统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池塘尾水治理等,推进综合治理。
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聚焦长江流域,支持珍稀物种保护、栖息地修复、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及水生生物保护技术研发。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以县为单位推进粪污处理设施改造,突出种养结合,促进粪肥还田利用。
六、农业防灾减灾保障
动物防疫补助
对强制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给予补助。
农业生产救灾支持
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及灾后恢复给予补助。
动植物保护能力建设
支持动物防疫设施购置、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设备采购及体系建设。
七、乡村振兴衔接支持
中央财政衔接资金
各省份将资金分解到县,由县级自主审定项目并组织实施,优先支持联农带农产业,统筹用于防止返贫、就业增收及小型公益设施建设。
注:政策名称含"建设项目"的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其余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转移支付资金按因素法分配至各省,由地方细化实施。
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