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8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8151号-1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蔚来获70亿投资落户合肥,持续发展还需“自我造血”
4月29日,蔚来正式落户合肥,并获得战略投资者70亿元人民币投资。这对于连年亏损、承受巨大资金压力的蔚来而言可谓春风送暖。然而,相比于持续的“输血”,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还需形成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当前的车市寒冬下,汽车行业整体承压,携手合作已经成为大部分车企的普遍选择。对于基础薄弱的“新势力”而言,在推动自身产品布局,尽快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亦可尝试在多方面携手合作。近日,李斌站台小鹏P7上市会,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双方合作可能性的猜测。
4月29日,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
根据投资协议,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蔚来将向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注入中国范围内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等核心业务与相关资产;以上业务与资产,根据2020年4月21日前30个公开交易日,蔚来市值平均值的85%估值177.7亿元人民币。
此外,蔚来将向蔚来中国投资42.6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蔚来将持有蔚来中国75.9%的控股股份,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24.1%的股份。
这是蔚来首次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融资支持,从规模上看,也是蔚来IPO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对于连年亏损的蔚来而言,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巨大的资金压力。对此,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蔚来仍需持续的资金支持,还将继续推进各方面融资工作。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蔚来虽以20565辆的成绩夺得“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但其全年净利润亏损依然达到了112.95亿元。这也是蔚来,自2016年以来的连续第四年亏损,其亏损总额已达到285.28亿元。相比于持续的“输血”,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还需形成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车市持续下行,疫情突袭冲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汽车行业整体面临极大挑战,“新势力”更是首当其冲。加之,“新四化”浪潮之下的汽车行业变革步入深水区,全球范围内车企都在加强相互合作,以分摊研发等各类成本。对于基础薄弱的“新势力”而言,在推动自身产品布局,尽快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亦可尝试在多方面携手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4月27日的小鹏汽车P7上市发布会上,李斌亲临现场站台,也增添了业界对于双方合作可能性的猜测。
事实上,作为两家“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与小鹏汽车早在去年12月,就已在充电领域达成过合作:小鹏汽车将其App接入蔚来Nio Power超充桩,以便于小鹏车主使用蔚来超充桩快速充电。
分析来看,蔚来、小鹏之间并未构成针锋相对的直接竞争关系,这也提升了两者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产品方面,蔚来首款产品ES8为50万元级别车型,“下探”市场的ES6售价也是30万元+;而小鹏则是以性价比出众的G3先行铺垫市场,继而推出“拔高”品牌形象的P7,但P7售价也仅22.99万元起,且是轿跑车型,与蔚来的SUV阵容并无交集。对此,李斌在站台时也表示,“买纯电SUV,选蔚来和Hycan都可以;但是要买轿车,一定要选小鹏P7”。
此外,在品牌形象上,蔚来与小鹏也是截然不同。蔚来主打服务、营销理念等,如在各大城市黄金地段,投巨资打造NIO House,展示蔚来品牌文化、服务精神。而小鹏,无论是从互联网领域走出来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本人,还是其产品所搭载的眼花缭乱的配置,都在不断强化其“技术控”的标签。
总体而言,蔚来、小鹏,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都还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如若展开合作,或可在基础设施领域互通有无以降低布局成本,还可通过各自的品牌圈层互相拉拢人气,有利于携手共度当下的车市寒冬。